原生家庭对孩子恋爱结婚的影响有多大

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恋父或恋母情结。如果童年过得幸福快乐,恋爱就希望重新找到这样的快乐;如果童年过得痛苦不幸,恋爱就希望修复这些不幸的感觉。童年时,父母相爱,对自己也爱护有加,温暖备至,长大后找恋人时我们就希望重复这样的感觉;幼时过得不幸,但彼时我们没有能力改变,于是渴望改善不良关系的意识就会埋藏成潜意识;长大后,我们就一直希望寻得能满足我们这潜意识的异性。女孩找的恋人,往往都像父亲;男孩找的恋人,往往带有母亲的气息。很多人说,一个好的男朋友或老公,就是除了晚上,其他时候都把女人当女儿;男人,也往往希望理想的伴侣是母亲、女儿、情人,和朋友。就连2个人谈恋爱,快乐的时候,都常常说“2个人就像快乐的孩童”。恋爱时,我们仿佛又过了一次童年。几乎所有人与恋人相处的关系模式,都是儿时与父母相处的关系模式。因为童年的依恋模型形成孩子未来社会情感发展的图式,生命最初的感觉,带着你意想不到的深深烙印,刻在潜意识里,投射在你与外界的关系里,反复在一个又一个轮回里。

儿时父母对自己不信任,恋爱时自己也往往不信任恋人;儿时父母对自己干涉太多,恋爱时自己也往往对恋人缺乏尊重;儿时父母对自己缺乏耐心,恋爱时也会对恋人粗暴相待;儿时被父母温柔对待,恋爱时也会对恋人温柔有加。

恋爱或婚姻又有所谓“七年之痒”。

为什么是七年?难道所有问题和缺点都是七年之后才突然显现?心理学家称,其实这些问题早就被人们发现,只不过要到第七年的时候,人们才决定不再自欺欺人。七年,也正好是一个童年的时长。第一个童年,是0-6岁,孩子6岁时,往往人格性格趋于稳定,是第一次心智“成熟”;七年之痒的七年,我们也是经过漫长的七年,才在爱情或婚姻里比较成熟地看待这段感情。快乐,或不快乐,为什么我们总在重复,总会掉进同一条河流里?经历过几次分手或婚姻的人,往往找的恋人都是一个类型。他们总是不停重复某种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,让我们对未来有可以感知和评估的预见性,这让我们感到稳妥和安全。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。

所以,作为父母,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吧。当然,也不必焦虑要当完美父母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勇于追求完美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