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毕业生》戏剧冲突编剧的基本法则

本片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片子,但我之前从未看过或者查阅过相关资料。原以为是描写学生在毕业季的迷茫与蜕变,等看电影时,才惊诧于它的题材与编剧:美国人可真敢编、真敢拍。而这样的故事题材,估计在电影史上也是独一份。

故事的情节倒是非常简单:男主人公刚大学毕业,出于无聊和青春骚动,和父母亲的朋友、某贵妇产生了没有感情的肉欲地下情。但男主人公随后恰恰又爱上了贵妇尚在上大学的女儿。贵妇拼命阻挠,但男主毅然决然搅黄了贵妇女儿的婚礼,一起私奔。

从网上查阅得知,本片的故事背景为六十年代的美国,那是美国现代史上有着特殊概念的时代,有史学家称之为“垮掉的年代”,“懦弱、静寂的年代”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,电影有《毕业生》,小说有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,成为文化界的时代里程碑。

男主的扮演者达斯汀霍夫曼,也因此一战成名。和他之后出演的《克莱默夫妇》、《雨人》男主一起,奠定了他影史的辉煌地位。本片中的他,仍是英俊少年。

本片改编自查尔斯·韦伯的同名小说。但纯粹就电影编剧而言,这种故事模式其实是编写戏剧冲突的基本法则,那就是左右为难、挑战不可能。原因也很简单,如果是顺理成章的故事,基本上毫无戏剧价值。而巨大的矛盾冲突,则来源于巨大的本不可能的事件。就好像狗咬人不是新闻、人咬狗才是新闻一样的道理。

很多戏剧史上的经典情节均源于此法则。比如,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两个恋人的父母是世仇。《哈姆雷特》,王子的继父是自己的杀父仇人。《雷雨》,男主周冲和继母蘩漪私情,又与自己的亲妹妹四凤恋爱。而美国影片《唐人街》,女主的妹妹竟然同时又是女主的女儿(女主和其父亲乱伦),这样复杂的矛盾关系,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。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社会环境下,进行不同的演绎而已。

作为60年代的影片,本片的近景镜头很多,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多见的。而影片的摄影角度很单调,却是那个时代的电影特点。

值得说的还有影片的三首主题曲:《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》,《Scarborough fair斯卡尔堡集市》和《Mrs Robinson罗宾逊夫人》。前两首已经是听到耳茧的祖母级的宝石歌曲。这三首歌都由保罗西蒙演唱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