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被低估的国产冷门佳作,20年前无人问津,如今再也拍不出来

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即将退休,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。上任第一天,父亲有些不放心,他将儿子已经包好的背包又都掏了出来,重新清点、整理、归类,像极了从前念书时一遍一遍为孩子整理书包的样子。父亲曾是山区唯一的邮递员,为乡亲们送了一辈子信,倍受大家爱戴。但是父亲数年间不计其数次跋山涉水送信件,导致腿疾无法根治。此时儿子因为高考落榜回到家中,父亲便让儿子接班。山区邮递员可不是轻松的差事,一旁做饭的母亲心疼不已。那时的山路蜿蜒崎岖,别说是开车,自行车都只能推着走,每趟来回至少200公里,要走三天两夜,这还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双腿走出来的最短路径的。听上任的。如此年轻朝气,他信心满满,认为自己的脚力根本用不上,三天两天就能送完。父亲却一脸严肃地告诉他,邮递员的工作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五趟的事情,贵在坚持。而这份工作在儿子的眼中等于是国家干部,跟进城打工、在家务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,自己将来就是这个家里当干部的人了。儿子收拾妥当后准备出发,送他出门的父亲心中也是五味杂陈,他让常年陪伴自己送信的狼狗老二陪着儿子一起去送信,一路上可以作伴,也能多一个照应。可思来想去,还是有些不放心,于是决定陪儿子走最后一次送新路。果不其然,山路走了没多久,儿子在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,背上的邮包并不大,但是真正背到身上要比想象中陈太多,随着山路越爬越陡,肩上的背包也越来越沉,而此时更让人沉重的是父子俩之间的俩人全程没有一句交流,一前一后的走着,即便是路边休息时,父亲喊着儿子,都分不清喊的到底是儿子还是狼狗老二。儿子回忆起小时候,由于父亲常年在外送信,因此很少回家,自己对父亲也十分生疏,导致父子俩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融洽,这样长大的儿子就连爸都很少喊一声。这时候,年轻力壮的儿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甩了父亲老远的距离,当他回头寻找父亲的踪迹时,父亲和老二早已不知消失在哪里,心里着急了,他扔下邮包,按着原路回头找父亲,好在父亲没有落后太远,其实在儿子的心中还是很关心父亲的,但是父亲却责备说,怎么把邮包丢下了,钥匙不见了怎么办?似乎在父亲的心里,邮递员这份工作比家人亲情都重要。一番风尘仆仆,父子俩终于到达了第一个村庄,儿子以为村民会师。欢迎他们的到来,满心欢喜,等待大家的夹道欢迎。可事实并非如此,村民们没有热情的迎接,就连村委会都是空荡荡的,他们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村书记告诉他,乡里的储蓄员、公安护士,每一个都可以做劳模、竞选干部。但是父亲送了几十年的信,就算双腿病痛缠身,也是无人问津,领导画好的嘉奖大饼,今时今日也只是对县城一份劝退信。儿子心中懵了,父亲不为名利,是如何坚持几十年如一日,义无反顾的奔走在送信的路上。走出村委会,他看到村民们齐刷刷地聚集在门口围观自己和父亲时,他的心里仿佛是明白了什么。此时,父亲骄傲地向大家介绍,这是我的儿子,以后就由他跑这条邮路了。之后,父子二人继续向下一个村子前进,一路上百无聊赖,儿子打开收音机,跟着播放的音乐。哼唱起来,儿子五音不全的歌声却唱出了父亲的心声,但是父亲还是不忘严肃提醒儿子看好脚下的路。蜿蜒崎岖的山路十八弯,父子二人带着老二走山串寨,每到一个新的地方,父亲都会不厌其烦的叮嘱儿子,例如有个村委秘书和乡民有矛盾,每次都不给派信,只能多走二里地自己去做,有的信上会贴上五毛钱,这是让邮递员帮忙买邮票贴上去的意思。父亲把自己的经验一遍遍传授给儿子,每一个都透露着他多年来对邮递员这份工作的负责与热爱,因为这些细节都是父亲和乡亲们约定好的。一位眼盲的独居老人婆每天都坐在家门口等待孙子的来信,从前都是父亲耐心的给五婆读信,从今往后,念信的任务就交给儿子了。儿子打开信后哑然,所谓孙子寄回来的信只是一张白纸,连邮票都没有,信封里还有一张十元的纸币呢,也是父亲自己放的。儿子看着父亲和巫婆说话,才知道原来他的孙子是山里唯一的大学生,念书前曾信誓旦旦向我保证学成后会回到家乡,可是后来真的当上干部后就一去不复返了。对于这个言而失信的孙子,巫婆终究是很思念的。儿子看着父亲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安慰婆婆,心中也是五味杂陈。临别前,父亲说回信他已经帮忙写好了。此时五婆说让儿子写回信也可以,听他念信,就像自己孙子在说话一样,继续向前走。父子二人来到新的寨子,在那里,儿子遇见了热情美丽的侗族女孩儿,她望着眉清目秀腼腆的男孩儿,笑得好看极了。儿子看着眼前美丽的姑娘,如痴如醉,等他回过神来,父亲和老二还有女孩儿都已经走远了。夜晚恰逢侗族举办婚礼,父亲在婚宴上喝了几杯便醉了。梦中他回想起自己最初送信的时候,取了山里一位美丽的姑娘,结婚后,他带着姑娘离开了大山,姑娘正是现在的妻子,那时候的他们也格外的幸福甜蜜。席间,儿子和侗族女孩儿载歌载舞,年轻的二人沉醉在热烈的荷尔蒙中,他们欢声笑语,很是快乐。第二天,酒醒后的父亲看到出风中有说有笑的儿子和侗族姑娘,心中清楚儿子的心思。继续前行的路上,父子俩不在沉默,父亲温和的说,以前送信的时候,每次看到那个动作,姑娘的笑容都会想起儿子,想到儿子如果遇见姑娘一定会流连忘返。此时的儿子紧跟在父亲身后,咧着嘴傻笑起来。走出侗寨,儿子学着父亲的样子,挽起裤腿,趟着冰冷的溪水抄近道前行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父亲的老寒腿才越来越严重,儿子提出要背着父亲过河,拗不过。儿子父亲只好爬到儿子宽厚有力的背上,像极了小时候,父亲把年幼的儿子扛在肩头,看着眼前长大成人的孩子,父亲不自觉的流下了眼泪。自此,父子之间的隔阂被打破,二人间的距离也被拉近。渡过小溪后,他们围着火堆取暖,二人之间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。从儿子的口中得知自己忙于送信,妻子总是孤单一人默默地等着他回家。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亏欠,当初他带着妻子走出大山,后来又忙于工作,没有顾及过独自生活的妻子。而此时的儿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误解父亲,他第一次开始理解父亲的难处。父亲的无私造福了乡亲们,而作为背后的女人,母亲为了这个家一辈子都在付出。父亲和母亲之间看似见面很少,但是他们之间的爱却并不脆弱,他们都怀揣着各自最伟大的爱,努力的。维系着生活,就这样,父亲和儿子之间算是完成了第一次掏心窝的对话,二人之间的心墙似乎也正在慢慢消失。而这久违的喊出了吧,父亲惊喜不已,他对着一旁的老二说,你听见了吗?他喊我爸,趟过冰冷刺骨的溪水,父子俩又要抓着绳索翻越无路可走的陡峭山坡。幸运的是,父亲送信数十年间已经和山民们有了默契,每一个坎坷的乡镇都有人默默的守候等待着,即便是鲜有人经过的地方,都有贴心的乡民为它们放置解渴的水潭。儿子整理信件,突然刮来一阵大风,手里的信被吹走了几封,父亲不顾腿疼,急忙去追,儿子看着跌倒的父亲,又担心又心疼。这时,老二一个跳跃,成功咬住了信件,父子俩这才放心地露出了笑容。夜晚,儿子和父亲整理完邮包,二人躺。休息时,父亲回想起儿子渐渐长大的日子,那时候,妻子总带着儿子站在村口等着他回家。第二天,她和儿子回家时,妻子同样在那里等待着。清晨,儿子在父亲与母亲的谈话中醒来,他背起邮包,带着老二踏上了送信的油路。这部那山那人那狗是为数不多反应邮政题材的影片,内山有水墨画的留白美,那人,传统中国人的民族情感,内狗人情味,看似没什么故事性的内容,但是影片的每一帧都犹如精致的装裱。画家不论在任何时代,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归属。我们或许无法理解曾经趋势在家庭中的父母,但是终有一天,我们体验了他们的生活后,会理解和热爱上那份归属感。父亲在绿色的大山里走了一辈子,影片的最后也是被绿色所覆盖,儿子走上了这条路。延绵不断的绿色邮路不曾断掉,父子间的亲情也被相互理解,那人,那个狗,他们依旧在山中穿行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